長沙市糧食生產“四高”示范區(qū)早稻測產現場!∮循偂z
中新網長沙7月11日電(向一鵬 朱玉紅)11日,長沙市迎來了高標準、高技術、高產量、高品質糧食生產“四高”綜合試驗示范區(qū)早稻生產的“交卷”日。根據對長沙縣春華鎮(zhèn)示范區(qū)早稻實割實測,畝產達到623.7公斤,與同地區(qū)同田塊對照組相比增產178.4公斤,與去年同比增產233.7公斤。
今年來,長沙開創(chuàng)性地打造“四高”示范區(qū),全力確保糧食生產穩(wěn)面、增產、提質。依托農業(yè)院士和院校的科技優(yōu)勢,長沙市政府與湖南省農科院簽署《共同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全面合作框架協(xié)議》,揭牌成立柏連陽院士團隊工作室;在長沙縣、瀏陽市和寧鄉(xiāng)市鋪排建設3個糧食生產“四高”綜合試驗示范區(qū),探索形成了一批保障糧食安全的做法。
受長期陰雨天氣影響,前期早稻長勢普通較差,長沙“四高”示范區(qū)克服不利天氣影響,通過改好田、選良種、機拋秧、精施肥等方式,引領早稻“科技增糧”,早稻產量不減反增。
針對當前農田建設標準仍然不高的問題,長沙從技術層面探索進一步提高農田建設標準。一是突出改地適水,根據當地水域資源條件,開展進水管網化改造,增強灌溉排水和保水保肥能力,增加糧食的有效種植面積。二是突出改地適土,根據南方丘陵地形的特點,綜合開展田塊整治,合理設計“改小田為大田”,進一步提高地力。三是突出改地適機,合理布局田間道路和機耕道建設,讓農田更加適應未來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需要。
從單純的選用生育期適宜的高產、優(yōu)質、高抗、廣適型優(yōu)良水稻品種,轉變?yōu)檫x擇適合當地生產的雙季稻品種組合,長沙提出“早專晚優(yōu)”“早高晚優(yōu)”“雙季雙高”等多套良種選育方案,推廣種子處理及帶藥移栽技術,夯實高產高效的根基。
推廣工廠育秧,保障秧苗品種、質量、生育期統(tǒng)一,為標準化生產打好基礎;推廣機械拋秧,杜絕水稻直播生產的惡劣天氣風險和基本苗不足的現象,有效規(guī)避機插秧齡期短、返青和生育期長的不利影響,縮短水稻返青期。據觀測,同田同品種同時期栽插,機拋稻田早稻齊穗比機插稻田早4至5天,可大幅減少寒露風對晚稻生產的影響。此外,長沙還推廣適度增苗,機拋秧苗增幅為15%至20%,有效保障糧食高產穩(wěn)產。
在防蟲防病方面,長沙建立農作物病蟲害定點監(jiān)測網絡,配備燈誘、性誘、食誘等自動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監(jiān)測設施設備,及時監(jiān)測預警病蟲害發(fā)生動態(tài),結合黃腐酸淹水控草和科學用藥技術,實現病蟲草害綜合綠色高效防控。
長沙市農業(yè)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四高”試驗示范經驗可操作、可復制、可推廣,適用于不同類型的糧食生產經營主體。目前,“四高”專家組正在對試驗示范數據進行梳理,對試驗示范成果進行總結,編制《院士農業(yè)·科技增糧》技術手冊,將在全市各類糧食生產經營主體中全面推廣,讓試驗示范成果惠及更多群眾,增產更多糧食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