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>>內容
無聲追"鋒"人 長沙聽障學生張青青的997小時志愿路
中國新聞網 覃凱梨 羅欣宇 發(fā)布時間:2025年03月07日 08:55
中國新聞網 覃凱梨 羅欣宇
2025年03月07日 08:55

  中新網長沙3月6日電 (覃凱梨 羅欣宇)997小時、108次志愿服務、跨越三省、參與28種志愿活動……這些數字背后,記錄的是長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專業(yè)2201班聽障學生張青青的身影。作為一名聽障生,她以無聲的奉獻刷新學校志愿服務時長紀錄,生動詮釋了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。

長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聽障學生張青青(中)參與志愿服務!¢L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 供圖
長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聽障學生張青青(中)參與志愿服務。 長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 供圖

  “雖然聽不到,但我感受得到,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!眲側雽W,張青青就關注到學校經常開展各類學雷鋒志愿活動,便積極報名參加。一開始她只是想單純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近千個小時。

  從家鄉(xiāng)山西到求學地湖南,再到實習地江西,張青青的足跡遍布廟會服務、社區(qū)幫扶、兒童關懷、手語翻譯等不同領域,每一次志愿活動,她都全力以赴。

張青青與老人用手機打字交流!¢L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 供圖
張青青與老人用手機打字交流!¢L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 供圖

  最開始,張青青的愛心志愿服務并不完美。在一次社區(qū)幫扶活動,因溝通不到位出現誤解,張青青給獨居老人買錯了生活用品。面對這份小小的失誤,老人并沒有責怪她,但她卻一直記在心里!拔液茏载,不想讓自己的聽力障礙影響服務質量!彼露Q心要解決溝通問題。

  此后,張青青主動摸索各種方式:用手機打字交流,學習并教授老人簡單手語,甚至借助相關APP軟件轉寫對話。一遍遍地嘗試,讓她的“無聲服務”變得更加溫暖且高效。她說:“溝通不僅是聽和說,更是心與心的連接!

  張青青并不是班干部,卻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為班級設計黑板報,幫助班級多次在院級評比中獲獎!把哉Z難以表達,我想用行動讓大家看到志愿服務的意義。”她說。

張青青在江西景德鎮(zhèn)進行崗位實習,但依然關注志愿服務!¢L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 供圖
張青青在江西景德鎮(zhèn)進行崗位實習,但依然關注志愿服務!¢L沙職業(yè)技術學院 供圖

  如今,張青青正在江西景德鎮(zhèn)進行崗位實習,工作之余依然關注志愿服務!爸灰居兄驹富顒樱乙欢〞䦂竺!痹谒磥,雷鋒精神不僅僅是助人為樂,更重要的是堅持助人為樂。

  輔導員梁定華認為,張青青近千小時的志愿路證明,奉獻無需聲響,行動自有回音。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,志愿是一場薪火相傳的接力賽,哪怕言語無聲,善意與溫暖卻能抵達更遠的地方。

  面對未來,張青青表示:“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,讓愛心不斷延續(xù)!(完)

【編輯:黃詩立】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